3月28日下午,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钟敏教授做客我院“地空前沿领航”论坛,带来题为“卫星重力测量与科学需求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丁浩教授主持。

时变重力场的连续监测是一项长期性工程,自2002年国际合作发射了重力卫星GRACE(重力场再现与气候试验)以来,卫星重力测量为探索地球系统的质量分布与迁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目前,三组GRACE型重力卫星仍在运行,并为相关地学研究提供了超过二十年的宝贵观测数据。基于其独特的科学价值,国内外已启动了两组GRACE型重力卫星计划,预计将于2030年前完成发射。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山大学在重力观测理论、硬件设备及应用研究方面的发展,特别讲述了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在重力学和行星科学领域的深度合作。简要回顾了重力卫星发展的历史,系统阐述了从精密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到大地测量与导航团队近期研究进展的各个方面。重力学作为测地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是科学和技术双轮驱动的前沿,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次报告激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参会人员围绕重力观测在内核振荡研究中的科学意义,卫星重力测量的空间混叠问题,重力卫星的设计高度、空间分辨率、设计寿命,卫星重力检验与标定场建设等议题与钟敏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这不仅增进了不同学科背景间的互相理解,也为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据悉钟敏教授是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卫星重力、地球自转以及气候变化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是国际大地测量学会(IAG)重力委员会中国执行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任中国科学院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大地测量仪器研究室主任。目前研究聚焦于:天琴二号重力卫星地面系统、卫星重力反演与气候变化应用的研究;极地绝对重力仪研制;InSAR监测和海洋测绘。

(图文:陈志峰 邹传义 熊壮,审核: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