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24年12月1日,由原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与测绘学院地球物理学相关专业合并组成。下设地球与行星物理系、空间科学与技术系、无线电与现代探测技术研究所和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学科历史悠久、传承不辍,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和1956年建立的原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室。经过几十年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学院已形成一支研究实力雄厚、学术水平拔尖、勇于探索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高层次人才16人,教授25人,副教授14人,特聘研究员和副研究员10人。
学院学科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学院集中力量主要建设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该学科是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A+学科,连续入选教育部第一轮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无线电物理),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空间物理学),1个湖北省特色学科(空间物理学),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无线电物理),2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空间物理学、无线电物理)。
学院现有2个本科招生专业:地球物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波传播与天线(国防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地球物理学国家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空间科学与技术特色实验班。拥有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空间物理学、空间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无线电物理),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电子信息),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球物理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空间物理学、空间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无线电物理),1个专业型博士学位点(电子信息)。学院现有1个科技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中高层大气环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大理地球物理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大理地球物理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硕果累累,形成了以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推进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发展突破性探测技术的优良传统和特色,承担了包括子午工程一/二期和深空探测任务在内的大量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和课题。近年来,新增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2项)、国家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重要科研项目,产出了一系列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与高级管理专家,在航空航天、深空探测、极地科考、地球与行星科学、防灾减灾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满怀信心,将以新学院成立为契机,秉承历史传承和优良传统,高起点出发、高水平建设,充分发挥学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作用,大力培养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全力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地球物理学科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高地,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武大地空力量。
1
两院院士
16
高层次人才
25
教授
14
副教授
284
在校本科生
285
在校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