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第一期“地空前沿领航”论坛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5-03-21 点击数:

为推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拓展学院师生前沿视野,助力高水平人才培养、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3月19日下午,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在信息学部图书馆北斗厅举办“地空前沿领航”论坛第一期专题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地技术与装备中心主任杜爱民作题为“火星磁场演化和环境变迁”的主题报告。讲座由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倪彬彬主持。

杜爱民教授从人类探测火星的历史开始娓娓道来,以磁场测量为线索,为与会师生描绘了四十余亿年来火星地质与环境演化的历史。本世纪的两个火星探测任务MGS和MAVEN先后提供了对应轨道高度处的磁场测量值,为认知火星环境和演化提供重要的观测基础。但火星内部结构,包括是否存在固态内核,仍然是至今未得到解答的谜题。杜爱民教授负责了巡视器“祝融号”上搭载的火星车磁强计的设计,在恶劣环境下,完成了磁强计在轨标定和弱磁场高精度测量的艰巨任务。杜爱民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巧妙利用双探头梯度测量法和巡视器环向姿态调整,精确测量了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处的磁场,刷新了人类对火表磁场分布的认知,并结合探地雷达测量的浅表层结构,推测出火星在距今35亿年前到16亿年前水活动逐渐减弱的演化历史。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Astronomy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极大推进了我们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踊跃交流提问,表达了对报告内容的强烈兴趣。杜爱民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火星及月球磁场探测中工程任务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经验和观点,指出寻求和扩大二者交集的重要性,并鼓励师生开阔视野,进行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积极投身我国深空探测事业。

学生代表向杜爱民教授献花,到场嘉宾学者合影留念。 我院“地空前沿领航”论坛将持续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围绕空间物理、行星科学、地球物理等领域展开学术交流,为学院学科建设注入国际视野与前沿动能。

(文字:马新、金泰峰、马文琛、熊壮;图片:熊壮;审核:熊超)

TOP